动态规划
拿着以前的笔记复习一下~
概念
决策可以分为静态决策与动态决策。
其中静态决策又被称为“一次性决策”,即根据输入进行决策判断,得到相应的输出结果。如图所示:
1 | u决策 |
动态决策也叫“多阶段决策”
1 | u1 u2 uk un |
也可以记为\(X_{k+1} = T_k(x_k,u_k)\),若系统在 k 阶段之后的决策只与\(x_k\)有关,而与之前做过的决策无关,则这样的决策过程称为具有无后效性的多段决策过程。
多段决策过程从第 k 步到最后一步的过程称为 k-后部子过程,简称 k-子过程
动态规划模型
\[ \text{opt}_{u_1 \cdots u_n} R = \bigoplus_{k=1}^n r_k (x_k,u_k) \]
\[\left\{ \begin{aligned} &x_{k+1} = T_k(x_k,u_k) \\ &x_k \in X_k \\ &u_k \in U_k \\ &k = 1 \sim n \end{aligned} \right. \]
opt 表示求优过程
Xk 为一个集合,表示在 k 阶段时状态所有可能取值的范围,因此称为状态可能集合
Uk 为一个集合,表示在 k 阶段时决策所有可能取值的范围,称为决策允许集合
一般对于不同的状态,可以选择的决策范围也不同,因此决策允许集合也记为\(U_k(x_k)\)
解决动态规划问题需要确定以下几个步骤:
1、确定阶段与阶段变量
2、明确状态变量与状态可能集合
3、确定决策变量与决策允许集合
4、确定状态转移方程
5、明确阶段效应和目标
其中重要的是确定状态转移方程与明确阶段相应和目标。
状态转移方程即在状态\(x_k\)时做出了决策\(u_k(x_k)\)之后系统状态的变化,这个变化会影响之后的决策过程。因此必须明确状态的转移过程,即根据问题的内在关系,明确\(x_{k+1}=T_k(x_k,u_k)\)中的函数Tk()。
阶段效应\(r_k(x_k,u_k)\)是在阶段k以\(x_k\)为起点发出决策\(u_k\)所产生的后果。明确\(r_k,x_k,u_k\)才能构成目标函数,目标函数由具体问题决定,例如根据具体问题确定求最大还是最小。
多段决策的特点
1、每个阶段都要进行决策
2、相继进行的阶段决策构成决策序列
3、前一阶段的终止状态是后一阶段的起始状态
阶段 k 的最优决策不应该只是当前阶段的最优决策,而应该是 k-后部子过程的最优决策。
最优性原理
无论初始状态和初始决策如何,对于之前所有决策造成的某一状态而言,剩余的决策序列必须构成最优策略。
最优性原理的含义:
1、最优策略的任何一部分子策略,也是相应最初状态的最优策略。
2、每个最优策略只能由最优子策略构成。
因此对于无后效多段决策过程而言,按照 k-后部子过程最优的原则来求各阶段的最优决策,这样构成的决策序列一定具有最优性原理的性质。
贝尔曼函数
阶段 k,从状态\(x_k\)出发,执行最优决策序列,最终到达终点时,整个 k-后部子过程中的目标函数取值被称为条件最优目标函数,即贝尔曼函数。
\[f_k(k_k)=opt_{u_k~u_n} \sum^{n}_{i=n} r_i(x_i,u_i) | k\in {1,2,3,...,n}\]
动态规划基本方程、贝尔曼方程
在阶段 k时,执行任意决策\(u_k\)后的状态是\(x_{k+1} = T_k(x_k,u_k)\)。这时 k-后部子过程就缩小为了 k+1 后部子过程。根据最优性原理,k+1 后部子过程应该采取最优策略,由于无后效性,k-后部子过程的目标函数值为 \(r_k(x_k,u_k)+f_{k+1}(T_k(x_k,u_k))\)。根据条件最优目标函数的定义,有:
\[f_k(x_k) = opt_{u_k}{ r_k(x_k,u_k) + f_{k+1}(T_k(x_k,u_k)) }\]
此方程即为动态规划基本方程。
动态规划求解
1、逆序求出条件最优目标函数值集合与条件最优决策集合
2、顺序求最优目标值、最优策略和最佳路线
逆序求集合:
\[ \begin{aligned} k=n, &f_n(x_n) = \text{opt}_{u_n}\{r_n(x_n,u_n) + f_{n+1}(x_{n+1})\} \\ & \because f_{n+1}(x_{n+1}) = 0 \\ & \therefore 原式 = \text{opt}_{u_n}\{r_n(x_n,u_n)\} \\ & \Rightarrow f_n(x_n) = r_n(x_n,u_n^\prime(x_n)) \\\\ k=n-1, &f_{n-1}(x_{n-1}) = \text{opt}_{u_{n-1}}\{r_{n-1}(x_{n-1},u_{n-1}) + f_{n}(x_{n})\} \\ & \because f_n(x_n) 已求出,因此根据 x_n = T_{n-1}(x_{n-1},u_{n-1})\\ & 可得 n-1 时的 x_{n-1} \in X_{n-1} 对应的条件最有目标函数值\\ & f_{n-1}(x_{n-1}) \\ & \Rightarrow \{f_{n-1}(x_{n-1}),u_{n-1}^\prime(x_{n-1})|x_{n-1} \in X_{n-1}\} \\\\ k=1, &f_1(x_1) = \text{opt}_{u_1}\{r_1(x_1,u_1) + f_2(x_2)\} \\ & \{f_1(x_1),u_1^\prime(x_1)|x_1 \in X_1\} \\ \end{aligned} \]
顺序求目标值:
\[ \begin{aligned} x_1 确定, &R^* = f_1(x_1) \qquad u^*_1(x_1) = u_1^\prime(x_1) \\ x_1 不确定, &R^* = \text{opt}_{x_1 \in X_1}\{f_1(x_1)\} = f_1(x_1^*) \\ & 得 x_1^*,带入求 x_2^,以此类推得 x_n^*,x_{n+1}^* \end{aligned} \]